本土文化
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简称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之外,还包括周围63个小岛。自新加坡独立以来,不间断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当于增加了130平方公里。
新加坡地势起伏和缓,其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丘陵地构成,大多数被树林覆盖,东部以及沿海地带都是平原,地理最高点为武吉知马,高163米。整个城市在绿化和环境卫生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气候特征
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气不稳定,通常在下午会有雷阵雨,平均最低温度徘徊在摄氏24至25℃。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干燥。在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岛内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
民族新加坡公民主要以四大族群来区分:华人占了人口的74.2%,还有马来族(13.3%)、印度裔(9.1%)和欧亚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近四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峇峇娘惹峇峇娘惹主要是在中国明朝或之前从中国来的移民和马来女性所生的后代。传说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在经过马六甲时,有一部分随行人员就留在了当地。这些人定居后和当地的马来族或其他民族的妇女通婚。这些人大部分原籍源自中国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还有小部分是广东和客家籍。马来语中把生下的男性后代就称为Baba“峇峇”,女性后代则称Nyonya“娘惹”。有人也称他们为“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峇峇娘惹的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槟城以及新加坡。虽然远离中国本土,但是峇峇娘惹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他们注重孝道、讲究长幼有序,在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国化”。同时,他们把马来人的语言、服饰和饮食习惯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峇峇娘惹大部分已不会说汉语,他们讲的是一种综合中国福建方言与马来语的混合式语,依地区不同,掺杂使用马来语与泰语词汇的比例也随之不同。
语言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四种官方语言,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同时,新加坡采用英语作为主要的通行语和教学语。除了广泛流通的英语,华语是华族社群中常用的语言,此外在新华人还使用闽南话、潮州话、广府话、客家话、海南话等方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