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新梦想环球教育李老师总结关于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设置、教学资源与传媒人才培养之路的介绍:
专业设置
专业数量与门类:学校设有覆盖文学、理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共91个本科专业(含3个第二学士学位),获批57个“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类型:按类别大致可分为5个类型。艺术类包括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等;新闻传播类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等;语言类包括英语、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传媒管理类包括文化产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传媒技术类包括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等。
教学资源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教授、专家和学者,11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要人才项目,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同时设立资深教授、“金核桃”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聘请众多大师、名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高。
教学设施:校园高速移动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智能教室、4K演播馆、实验室、融媒体中心等实践实验教学平台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馆藏体系丰富,涵盖信息传播学科的纸质、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的文献。
传媒人才培养之路
培养理念与模式: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理念,完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体系,推进“用马克思主义铸魂、用爱国情怀强基、用人文素养修身、用国际视野拓界、用特色项目托举、用未来媒体创新”六个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科专业优化:深耕国际传播领域,自主增设“国际传播学”二级学科;立足智能传媒科技,构建“2+1+1+N”智能传媒学科体系;聚焦舆论工作需要,加强新闻传播领域相关方向专业建设,构建文工理管交叉融合的学科交叉体系。
实践育人举措:融通实践教育资源,与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及相关企业联合打造跨学科实践课程等,推出“实践大课”,建立常态化实践作品展演机制,累计打造各级实践教育基地170余家,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0余项。
强化数字赋能: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探索构建智能传媒学科体系、育人体系、科研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智慧教学平台,贯通教学环节,多个专业试点OBE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