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国际本科预科班学生针对美术馆、展览、商业及品牌调研学习的实践课程正式拉开序幕。艺术与设计专业学生赴798艺术区采集了大量创作素材和展览相关信息,在三里屯太古里和侨福芳草地等商业区,对品牌设计、流行趋势、视觉识别系统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为实践课程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调研课程的第一站是比利时公益艺术机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The 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画廊在展厅、甬道和大堂全面呈现个展《徐冰:思想与方法》。本展览是徐冰在北京地区最全面的回顾性个展,对艺术家的四十余年包括:素描、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等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梳理。作品《天书》(1987-1991)是这次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由古代卷轴、几百册大书以及被放大的书页组合而成,作品中形式与内容呈现出错位感的文字,映射出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自身所根植的传统文化的智性思考与审视。装置作品《鬼打墙》(1990-1991)中,巨大的中国长城墨拓片对存在于真实时空中的历史遗迹进行了一种“如实的扭曲复制”,揭示出中国历史遥远而观念化的存在。同学们深受启发,用摄像机和纸笔的方式记录下了展览现场和感受,学习艺术家创作秉承东方文化朴素与睿智的精髓,和其作品具有的前瞻性与警惕性,以及在艺术实践中如何直面更广阔意义上的世界,通过对传统艺术语言的改造与新媒介的创造引发多层次的社会议题与文化思考。
师生在尤伦斯艺术中心前合影
《徐冰:思想与方法》展览现场
《徐冰:思想与方法》展览现场
伦斯艺术中心(UCCA)观展后,同学们又赴国际著名连锁画廊佩斯北京(Pace Beijing)、林冠艺术基金会(Faurschou Foundation)、常青画廊(Galleria Continua)、亚洲艺术中心(Asia Art Center),以及中国新兴画廊木木美术馆(M Woods)等美术馆和艺术中心进行参观访问,对《亚米·海因Jaime Hayon的设计狂想亚洲巡回特展》《蒂姆·埃特尔——场所与形态》(Tim Eitel:Sites and Attitudes)《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镜面之上》(Michaelangelo Pistoletto:Oltre Lo Specchio)等展览进行观摩学习。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镜面之上》
(Michaelangelo Pistoletto:Oltre Lo Specchio)展览现场
《亚米·海因的设计狂想亚洲巡回特展》展览现场
亚米·海因的设计手稿
通过对基于北京的全球范围内较为重要画廊的探索,同学们采集了大量的资料,收获颇丰,对艺术史、艺术研究和实践方法领域的知识掌握一定的一手调研资料,并进行相关知识梳理,对接下来开展的创作课题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对艺术家如何用艺术语言赋予作品高度社会化的精神内核,呈现对当下时代的批判性反思进行深刻思考。通过对展馆的实地考察,也对于文献记录、创作手稿、综合媒材的实践和应用等内容进行重点调查,探讨了众多艺术家独特的思考方式及实践方法。
Dover street market设计陈列取景
在商业区内,同学们对包括苹果(Apple)、戴森(Dyson)、施泰夫(Steiff)、H&M、铂傲(Bang&Olufsen)、优衣库(Uniqlo)、魔力斯奇那(Moleskine)、克里斯提·鲁布托(Christian Louboutin)、巴黎世家(Balenciaga)、范思哲(Versus Versace)、纪梵希(Givenchy)、莫斯奇诺(Moschino)等品牌进行调研,通过拍照、记录、调查采访、资料搜集等方式进行收资料搜集。通过对不同品牌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以及橱窗设计的观察学习,对视觉图像处理方法、设计调研方法等有了崭新的认识,并了解到视觉设计对商业运转的影响,对如何将艺术和商业有效结合展开进一步思考,对创作和实践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国际教育中心预祝同学们在接下来的课题创作中,能够学有所用,将此次调研的收获和心得得以充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