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茧房》
简介:“虚拟幻觉的游戏,如同泥沼般吞噬”
获奖经历:
上海国际短片周(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ort Week)SHISW2024
最佳学生短片提名
伦敦电影节(London Movie Festival)
LMF2024
最佳短片提名
Left-Off First Time Filmmaker Sessions
2024入围
Hornet Film Festival荣誉奖
01.初入伦艺,真实感受
梁智洲,中国传媒大学1+3国际本科2023级影视创作与编导专业,目前就读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电影实践专业。正值英国圣诞假期,我们邀请到在伦敦艺术大学就读的梁智洲同学重返母校,分享在伦艺学习的真实感受。
先说生活方面,语言对我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伦敦的华人群体庞大,很多地方的自助机器上都可以选择中文进行操作。此外,我还惊讶地发现,许多外国人也会说一些中文。
在学习方面,刚开始的两周,我主要依靠同声传译来跟上课程。经过大约3周到1个月的适应,我基本上就能够摆脱同声传译的依赖,老师授课内容的80%-90%可以听懂,足够我深入理解老师授课意图。
总的来说,这三个月的海外学习和生活经历还是比较顺利,让我收获颇丰。
02.电影实践,收获颇丰
对于倾向于动手实践、拍摄影片的我们来说,这个专业太适合啦。它特别强调电影的实践,实操型课程占据比重很大,也有理论学习,但理论课程也是为实践操作打基础。
在大一第一个学期,虽然主修课程只有两门,但这两门课程会细分许多具体方向。这个专业会学习到与电影相关的全方位知识。例如工具的使用、灯光的运用、导演的思维方式、画面的构图技巧以及后期剪辑等技能。
在大一阶段,学习内容相对宽泛,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学校还会举办各种workshop,这些公共资源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到了大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重新选择两个专业方向,并在大二和大三期间分别主修,从而培养出两个非常专业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电影中期创作过程中的多个主要角色,全面了解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
03.学业轻松无压力
我们的作业都是通过自由组成小组,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毕竟一个人很难担任一个片子的全部角色。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4个片子的拍摄,学校也非常重视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是大学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伦艺的考核没有笔试,而是采用作品和汇报作为评判标准。我们拍摄了4个短片,老师会针对每个作品给出具体的点评和改进建议。总体来说,这里的考核氛围相对宽松,更注重我们的创作过程和实践能力。
在大一阶段,课程成绩并不计入毕业最终的总分,仅采用“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评价等级,这种方式为我们减轻了不少学业压力,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英国的学习环境。
04.伦艺教学,包容性强
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同学及英国本国同学,我们中国同学在电影制作方面的水平普遍较高,所以学弟学妹们完全不用担心。然而,我们在拍摄思维与创意方面相对较为固定。我发现中国同学学习电影的方法与其他国家同学存在显著差异。我们更倾向于依赖方法论,而其他国家的同学则更倾向于自主探索。
以伦艺老师的教学方式为例,他们更倾向于鼓励我们自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拍摄内容及方法,甚至包括想要探索的理论和美学观念等。老师更希望我们自己去发现,但许多中国同学却更习惯于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并将之与想要学习的新知识相结合,即熟练与不熟练的内容相融合。
另外,国外老师的包容性相对更强。例如,有的同学拍摄出的作品非常抽象,在很多地方看似没有逻辑、甚至缺乏美感,镜头的移动也毫无理由。但你会发现,很多国外同学和老师都能接受这样的作品。
04.盘点留学费用
我个人比较宅,没有课也不需要外出拍片时,我喜欢待在宿舍。平常自己做饭比较多,上个月我的生活成本大约在4700元人民币,包括吃饭、交通、水电等,还算比较节省。有时我也会选择去食堂,食堂里的一份咖喱饭加一块鸡排,价格大约在5-6磅左右。口味并不能完全满足我这个中国胃,所以我更倾向于自己动手做饭。
我对住宿要求比较高,所以在伦敦租了一个单身公寓,安全很好,宿舍很舒适,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离学校走路只需7分钟,一年费用不到18万人民币。
学习影视专业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开销,这三个多月内,我完成了伦艺布置的四个短片项目,整个拍摄过程中的投入成本不到一千人民币。对于完成学校规定的作业而言,并不会带来太多的经济负担。
来伦敦艺术大学刚刚一个学期,我也很期待后面的学习,我会把更多的伦艺生活分享给大家。